
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胁迫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应当依法惩治。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法律界定及适用。
一、非法集资的概念及特点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者未依法履行登记手续,以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债务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融资,骗取资金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非法集资具有以下特点:
未经批准或登记;
向社会公众发行证券或其他债权债务凭证;
骗取资金;
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非法集资的法律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者未依法履行登记手续,以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债务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融资,骗取资金数额较大,或者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三、非法集资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
罚金: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可以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
没收违法所得:对于非法集资所获得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没收;
组织处理或者开除公职:对于非法集资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开除公职的处分;
吊销营业执照:对于非法集资单位,可以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四、结论
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非法集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当提高警惕,遵守法律法规,防范非法集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