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及判罚标准(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及判罚标准是多少)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9-29 08: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在中国,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本文将详细解释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及判罚标准,帮助大家了解这一问题。

一、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或者财产损失重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时,肇事逃逸的行为也构成交通肇事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因肇事逃逸导致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驾驶人予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民事赔偿:肇事逃逸者需要承担因此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死者家属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丧葬费等,以及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实际损失。

影响信用记录:肇事逃逸的行为会被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对今后的贷款、购车、就业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二、判罚标准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因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或者财产损失重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判罚结果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因肇事逃逸导致交通事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驾驶人予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吊销期限一般为五年至终身,具体情况由公安交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民事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因肇事逃逸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人可以要求肇事者赔偿各项损失,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丧葬费等,以及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实际损失。具体的赔偿金额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