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前调解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将纠纷交由负责诉前调解工作的机构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开展调解工作的制度。
诉前调解程序现在在很多法院都已经开始试行,案子在网上立案审核通过后,一般不会马上要求原告缴纳诉讼费、生成正式案号,而是会分流进入诉前调解程序。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后,法院一般会对案件编立“诉前调”字号或诉调号,统一管理,法官或者调解员会向双方当事人询问是否愿意进行调解、明确诉求以及案件争议焦点,有些诉前调解也会组织开庭整理双方的事实、证据。这一程序给当事人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简易纠纷解决方式。
在传统的法律诉讼过程中,当双方存在纠纷时,通常需要先通过律师进行起诉或应诉,然后进入法庭审理阶段。然而,这个过程可能既耗时又昂贵。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些纠纷,诉前调解流程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在正式诉讼之前,由第三方调解人协助当事人解决争议的方法。以下是诉前调解的主要流程:
一、启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或双方选择将纠纷提交给调解机构或调解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认为通过调解可以更快速、更经济地解决问题,或者他们已经在事先签署了相关的调解协议。
二、调解阶段 :一旦纠纷被提交,调解人会与各方进行沟通,试图寻找一个对所有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人的目标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三、协议阶段 :如果调解成功,那么各方将会签署一份调解协议。这份协议通常会详细列出争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履行它们。虽然调解协议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通常会被视为一项合同。
四、执行阶段 :各方必须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他们的责任。如果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选择重新提交到法庭,甚至可以通过诉讼来强制执行。
诉前调解流程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更加经济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尽管它不能替代法庭判决,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以提供一个更满意的解决方案,从而避免了冗长的法律诉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