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民法典》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因此,如果房屋是夫妻共同财产,则在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对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未经另一方同意通过夫妻共立遗嘱处分共同财产夫(妻)遗嘱处分了另一方所有的财产涉及该部分的遗嘱无效。
房产继承概述
房产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其名下的房产及其他财产权益按照法律规定和遗嘱要求分配给继承人的过程。房产继承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如遗产分配、继承权的确立等。本文将对房产继承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析。
遗产分配原则
遗产分配原则是指在房产继承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和遗嘱要求,将遗产分配给合法继承人的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了继承人的顺序和比例,以及遗嘱的效力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遗产分配方案。
继承权的确立
继承权的确立是指在房产继承过程中,确定哪些人具有继承资格的问题。我国《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和遗赠抚养协议两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和比例,将遗产分配给继承人;遗赠抚养协议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将其部分或全部财产赠与他人,并约定受赠人在自己去世后承担抚养义务的法律行为。
遗嘱效力
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对其死后财产分配作出的安排。在我国《继承法》中,遗嘱具有法律效力,但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遗嘱应当是被继承人真实意愿的表现,没有受到胁迫、欺骗等情况的影响;遗嘱应当符合法定的形式要求等。如果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会影响到遗产分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