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经历证明是由公司人事部门开具的,一般需要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职务、任职时间、月薪等。如果是出具给第三方,需要把公司的信息填写完整。工作证明中的岗位和职业也是非常关键的信息,不能漏掉。如果是给银行的,需要写明薪资待遇明细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为了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并在之后的多次修改中不断完善。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法律解释等方面对其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适用进行探讨。
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在我国,劳动关系主要涉及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三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对于这三种情况,劳动合同法均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运用中,如何界定各种类型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具体规定,往往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关键问题。
二、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解释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当事人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我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法律的解释机关应当根据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根据这一规定,对于劳动合同法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有权对宪法和法律进行解释。对于劳动合同法的解释,首先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解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是国务院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对国务院行政法规的解释。对于劳动合同法的部分条款,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也可以作出解释。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立法机关,也有权对本地区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对于涉及到地方性事务的劳动合同法条款,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作出解释。
司法机关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解释。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也可以对劳动合同法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