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并依法注册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师注册证》(以下简称《注册证》),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物业管理员职业技能标准》规定,报考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 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
- 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 通过国家规定的培训课程并取得结业证书。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规范物业管理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物业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物业管理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了业主对房屋及附属设施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物业服务收费进行了规范,要求合理收费、公开透明。
二、物业管理的主要法律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保持服务质量。对于违约行为,业主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业主的责任: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物业费等费用,同时遵守物业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对于违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物业服务企业的侵权责任: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如果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因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业主的侵权责任: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如果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因乱丢垃圾、擅自改造房屋等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物业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法律法规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法治环境下,物业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