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窃未遂是盗窃罪的未完成形态,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不能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对实行终了的盗窃未遂,应以实际窃取的数额作为定罪依据,只要数额达到较大,就应定罪;对窃取的数额虽未达到较大,但具有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也应当定罪: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明知是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
- 为他人提供财物保管服务,并明知其保管的财物属于被害人所有而又不予追缴;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盗窃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具有盗窃的故意,实施了盗窃行为,但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达到盗窃目的的行为。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盗窃未遂同样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盗窃未遂进行分析,并探讨犯罪分子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一、盗窃未遂的法律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未遂的犯罪分子虽然没有达到盗窃的目的,但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盗窃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盗窃未遂的刑事责任
盗窃未遂的刑事责任与既遂犯罪的刑事责任相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犯罪中止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盗窃未遂的犯罪分子在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况下,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盗窃未遂的刑事责任与未遂犯罪的刑事责任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犯罪分子因犯罪未得逞而企图自杀、自伤或者其他消极逃避处罚行为的,是犯罪未遂。对于犯罪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情节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盗窃未遂的犯罪分子在因犯罪未得逞而企图自杀、自伤或者其他消极逃避处罚行为的情况下,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三、结论
盗窃未遂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分子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无论是既遂犯罪还是未遂犯罪,只要犯罪分子具有盗窃的故意并实施了盗窃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我们应当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