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签订的法律文书,是毕业生寻找工作和办理户口、档案的依据。在填写就业协议书时,需要填写“培养方式”这一项,具体应该填写什么内容,可能因地区、行业、单位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统分(由国家下拔培养经费、毕业后在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另行择业)、定向培养(由国家下拔经费、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就业)、自费(培养经费由学员承担,毕业后在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另行择业)、委托培养(培养经费由 ...)
一、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就业协议书的定义与性质
就业协议书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前,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达成的一种书面协议。它是劳动合同的前身,具有法律效力。
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业协议书属于要约邀请,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范围
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劳动保护、违约责任等。
二、就业协议书的争议解决
协商解决
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时,首先可以尝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调解等方式,寻求达成一致意见。
仲裁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诉讼解决
如果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作出公正判决。
诉讼外解决途径
除上述途径外,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解决劳动争议。但这些途径通常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对于民事纠纷的解决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