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房改法律制度的演进与现状(房改房是什么意思)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03-20 00:22: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房改房是指居民将现住公房以标准价或成本价扣除折算后购买的公房,是我国城镇住房由从前的单位分配转化为市场经济的一项过渡政策。

已购公有住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住房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公有住房为主体的住房制度。本文将对房改法律制度的演进与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一、房改法律制度的演进

1980年代:住房分配制度的确立

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实行“统分结合”的住房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将住房分配与职工工资挂钩,通过货币化手段调节住房需求,使住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城镇住房分配条例》等,明确了住房分配的原则、方式和程序。

1990年代:住房商品化的推进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1990年代进一步推进住房商品化改革。一方面,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允许职工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或租赁住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发商品房。

2000年代: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

进入21世纪,我国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此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为住房保障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房改法律制度的现状

住房分配制度的调整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住房分配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分配不公、分配标准过低等。为此,近年来国家对住房分配制度进行了调整,如实施公租房配租政策,提高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水平。

住房商品化的规范化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如房价过高、投资炒房等。为规范住房商品化发展,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限购、限贷等。

住房保障体系的拓展

在住房保障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住房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