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固定是审前准备程序阶段证明活动的结果,表现为证据形式的固定,不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判断。 证据固定由当事人与人民法院共同进行,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证据固定的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证据收集是证明活动的基础,而证据固定则是证明活动的终点。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在诉讼案件中,证据的收集与固定是确保案件公正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的收集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即证据的来源、收集方法和程序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同时,证据的固定应当确保其具有效力,以便于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事实进行认定。
关于证据的收集,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以证明其主张。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当事人,人民法院可以给予延期举证。当事人还可以通过申请法院调取证据、质证对方提供的证据等方式补充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当事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可能导致证据无效。
关于证据的固定,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当对证据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法院应当予以确认。同时,法院还应当对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对于未经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或者虽经合法途径取得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据,法院应当排除其效力。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提出异议,对于法院认定的证据存在争议的,可以在法庭辩论阶段提出。
在诉讼案件中,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对于确保案件公正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的证据收集与固定程序,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则应当依法对证据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事实得到客观、真实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