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足额、按时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因此,作为工资的“年终奖”被拖欠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依法维护自身:
-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劳动合同当中约定发放年终奖的,则不发年终奖是违法的;反之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则不发就是合法的。
随着年底的临近,许多公司开始讨论年终奖金的发放问题。根据中国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企业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那么,不发年终奖是否违法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年终奖发放的法律规定。
一、年终奖的定义与性质
年终奖是指用人单位为了激励员工,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绩效表现,在每年年末给予员工的一种奖金。年终奖具有激励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然而,年终奖并非强制性的规定,而是企业自愿给予的一种福利待遇。
二、年终奖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这意味着企业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包括年终奖。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年年初制定工资分配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应当制定工资分配方案,并按照方案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包括年终奖。
三、不发年终奖是否违法?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包括年终奖。如果企业未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年终奖,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年终奖并非强制性的规定,而是企业自愿给予的一种福利待遇。因此,企业在没有明确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发放年终奖。但是,企业应当事先告知员工相关情况,否则可能被认为是未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构成违法行为。
四、如何避免违法发放年终奖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工资分配方案时,应当明确约定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和条件,以避免后续纠纷。
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应当遵循合同约定或者国家规定,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在未明确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发放年终奖,但应当事先告知员工相关情况。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包括年终奖。如果企业未按照约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足额支付年终奖,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因此,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合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