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虚假广告的法律后果与维权途径(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定)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09 02: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宣传在吸引消费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制造和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虚假广告的法律后果和维权途径,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一、虚假广告的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可以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等。

民事赔偿: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广告主或发布者请求民事赔偿。广告主或发布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消费者的直接损失和合理费用。

刑事责任:如果虚假广告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人死亡、残疾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广告主或发布者将面临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维权途径

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广告时,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将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处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法院诉讼:消费者在遭受虚假广告侵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广告主或发布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虚假广告的存在以及自己的损失。

媒体曝光: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揭露虚假广告,引起社会关注。媒体的关注将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对虚假广告的查处力度。

虚假广告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消费者应当提高警惕,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或者有效联系方式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如果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