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高利贷的定义及法律规定(高利贷的定义及法律规定有哪些)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2-17 22: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高利贷是指借贷利率高于法定利率的贷款行为。在中国,高利贷的法律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借款人与出借人订立的借款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中,关于借款利率的规定是:禁止以任何形式收取利息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4倍的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民间借贷逐渐成为人们解决短期资金需求的一种途径。然而,在民间借贷过程中,高利贷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对高利贷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法律对于高利贷的规定。

一、高利贷的定义

高利贷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高于法定利率的利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一)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同时,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从这两个法律条款不难看出,我国法律对于借款利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借款人应当按照法定利率支付利息。

二、我国法律对于高利贷的规定

法定利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人民币贷款通则》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制定了各档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民间借贷的基准利率。目前,LPR分为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个档次。其中,1年期LPR为85%,5年期LPR为35%,10年期LPR为65%。借款人与贷款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应以法定利率为准,不得超过该利率。

高利贷的界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因此,如果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了法定利率的四倍,那么超出部分将不受到法律保护,视为无效。

高利贷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如果出借人发现借款人违反约定支付过高利息,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借款合同,并要求借款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出借人明知是高利贷而故意提供资金给他人使用,也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高利贷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高于法定利率的利息行为。我国法律对于高利贷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法定利率和相关罪名方面。出借人在借贷过程中应遵守法律规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