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工龄认定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工龄认定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有哪些)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0-29 02: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工龄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根据该规定,工龄分为一般工龄和本企业工龄。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本企业工龄(通称连续工龄)应以工人职员在本单位或若干个单位工作,按规定前后可以连续或合并计算的工作时间,如曾离职,应自最后一次回本企业工作之日算起。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工龄认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关部门对工龄认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等方面介绍工龄认定的相关事项。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视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累计缴费满十五年并继续缴费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累计缴费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提前领取基本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文件,对于工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劳动者的工作起止时间,作为工龄计算的依据。

如果劳动者更换工作单位,原用人单位应在劳动者离职后及时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并为劳动者出具工作证明。工作证明中应注明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起止时间,作为工龄认定的依据。

三、社会保险缴纳记录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是反映劳动者工作年限的重要依据。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其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应当予以保存。

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如实提供给有关部门核查。劳动者也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查阅本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工龄认定主要依据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等法律文件和资料。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