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村改居:法律规定的程序与权益保障(村改居有哪些程序和条件)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10-09 10: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村改居是指将农村户口改为居民户口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农转非”,村委会改为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当农村不再以农业生产,农民不再从事劳动,至少有2/3的农民不再从事劳动,不再以农产品收入为来源了就可以满足村改居的条件。

根据《“村改居”指导意见》,撤村设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符合规划;二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三是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四是有一定数量的常住人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改造升级的需求。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我国实施了村改居政策。然而,在村改居过程中,农民朋友们对于相关法律规定和自己的权益保障往往了解不足。本文将为您介绍村改居的法律规定以及农民在改居过程中的权益保障措施。

一、法律规定的程序

立项申请

根据《城乡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村改居立项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改建后的基本情况、改建的目的和意义、改建后的规划方案等。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规划设计

经批准的村改居项目,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当包括:改建后的基本情况、改建的目的和意义、改建后的建筑布局、绿化、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设计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确保改建后的生活环境与原村庄有良好的衔接。

施工许可

规划方案经批准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法定程序申请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的核发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竣工验收

村改居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当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二、权益保障措施

土地权益保障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在村改居过程中的土地权益不受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房屋权益保障

在村改居过程中,农民的房屋权益同样受到法律保护。改建后的新房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和质量要求,严禁违法建设和超标准建设。同时,农民有权对新建住房享有与原住房同等的使用权。

经济收益分配

村改居项目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新房出售等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农民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农民还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安置补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村改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经济发展。在村改居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村改居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