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单位合规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以企业和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央企业应当在机构、人员、经费、技术等方面为合规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障相关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国家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企业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为了降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合规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一、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降低法律风险:合规管理有助于企业事业单位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从而降低因违法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
提高企业形象:合规管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合规管理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行为,遵守法律法规,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企业事业单位合规管理的实践策略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法律边界,为合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立专门负责合规管理的部门,明确合规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合规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定内控规章制度、设置内控岗位、实施内部审计等,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为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合规管理,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等措施,降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