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改姓氏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并准备相应的手续材料。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改姓必须得到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同意。 对于成年人而言,年满18周岁后方可自行申请变更姓名。 具体手续方面,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都需要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在中国,公民享有姓名权,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改姓。但在实际操作中,改姓涉及到一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本文将为您介绍关于改姓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程序。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规定:“公民有权依法改变自己的名字、性别、民族和出生日期等身份信息。”这一规定为公民改姓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公民因结婚、收养、认领、继承等原因更名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因此,改姓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
二、申请条件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包括决定是否改姓。
正当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规定,公民有权依法改变自己的名字、性别、民族和出生日期等身份信息,但必须有正当理由。常见的正当理由包括:婚姻关系变化、收养关系变化、继承关系变化等。
三、申请程序
申请人向户口登记机关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改姓的原因和情况。
户口登记机关审核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户口簿上注明改姓的情况。
申请人领取更改后的户口簿,并在30日内到公安机关办理相关证件的变更手续,如身份证、驾驶证等。
改姓是一项涉及法律规定的事务,公民在决定改姓时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并按照程序办理手续。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关改姓的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