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林研究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其产品包括果实、种子、花、叶、皮、根、树脂、树液等,可加工制成油料、淀粉、香料、漆料、蜡料、胶料、单宁、纤维、药物等物质,是食品、医药、纺织、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林作为一种具有很高生态、经济价值的林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护和规范经济林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实现经济林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简要介绍。
一、经济林的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该法规定,国家对林业资源实行全民所有、分级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经济林作为林业资源的一部分,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经济林的种植和保护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经济林的种植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施保护。经济林区域内的野生动物受到法律保护,禁止非法捕猎和破坏栖息地。
二、经济林的规范发展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经济林发展规划》明确了经济林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经济林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指导。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经济林种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具体指导意见,推动经济林的规范化发展。
国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经济林的种植、经营和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林的规范发展。
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伐、盗伐、滥伐等行为,确保经济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经济林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林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等。
经济林的种植和经营有助于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经济林可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