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人类型一般分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在填写时,应根据所属类型进行具体填写。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法人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企业法人主要分为五大类: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本文将对各类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进行简要介绍。
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设立和变更: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变更需要依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司设立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变更事项,如名称变更、注册资本变更、股权变更等,也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2)资本制度: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制度实行股份制,股东通过认缴出资额来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立优先股,但不得发行无记名股票或以虚假记载方式披露重要信息。
(3)公司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审计等方面具有决定权。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股份,股东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公司的法律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设立和变更:股份公司的设立和变更需要依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司设立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变更事项,如名称变更、注册资本变更、股权变更等,也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2)资本制度:股份公司的资本制度实行公开发行股票,股东通过认购股份来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立优先股,但不得发行无记名股票或以虚假记载方式披露重要信息。
(3)公司治理:股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审计等方面具有决定权。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定。
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企业法人。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设立和变更:合伙企业的设立和变更需要依照《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伙企业设立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出资额、分配利润等事项。
(2)资本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制度实行共同出资。合伙人的出资可以是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形式,也可以是劳务或其他财产权益。合伙人按照约定分享利润,承担损失。
(3)合伙人责任: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之间可以约定按出资比例或者其他方式分担损失。
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是指个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实体。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设立和变更:个体工商户的设立和变更需要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个体工商户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可以随时申请变更登记事项,如名称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等。
(2)经营许可:个体工商户从事国家规定的经营项目需要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例如,从事食品经营的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事烟草制品零售需要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等。
(3)税收政策:个体工商户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缴纳税款。个人所得税根据纳税义务人的收入水平确定税率,按照累进税率计算。个体工商户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等其他税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