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民法将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区分为有效要件和生效要件:前者是指合同发生法律约束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后者则是合同实际发生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力应具备的要件。显然,合同只有具备有效要件,才能发生当事人所追求的法律效力。
具体来说,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合同主体是否合法;
-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公平、公正;
- 合同是否符合自愿原则;
- 合同是否符合诚实信用原则;
- 合同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原则。
一、合同效力的确定
合同的成立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以下几点: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只有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合同才能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形式要件:虽然形式并非决定性的因素,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形式要件仍然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例如,如果合同的内容涉及不动产等重要财产权利,那么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才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合同的内容要件:除了上述的成立要件外,合同的内容也是决定其效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公序良俗,那么即使其他要件都满足,该合同也无效。如果合同的内容存在模糊不清或不明确的地方,也可能会导致合同效力的不确定性。
二、影响合同效力的因素
法律规定:法律对于某些特定的合同类型或者特殊情况下的合同规定了特殊的效力要求。例如,租赁合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借款合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借贷关系的规定等等。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对合同效力的要求。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决定合同效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如果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那么其所签署的合同很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意愿,避免因过错而导致合同无效。
其他第三方的行为:除当事人外,其他第三方的行为也可能会影响到合同的效力。例如,政府机关对于某些特定行业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导致相关行业的合同受到限制或者失效;同时,法院对于已经生效的合同也可以依法进行修改或者撤销。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后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情况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