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结婚法定年龄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原则。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为了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对结婚年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二、我国结婚法定年龄的相关问题解析
结婚法定年龄是如何确定的?
结婚法定年龄是根据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结婚法定年龄也有所调整。目前,我国的结婚法定年龄已经与国际接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成年人群的生育观念。
为什么要设定结婚法定年龄?
设定结婚法定年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保障公民的生育权利。适龄结婚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维护社会稳定。过早结婚可能导致婚姻不稳定,影响家庭和谐,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3)尊重个人意愿。虽然提倡适龄结婚,但我国法律也允许男女双方在符合法定婚龄的前提下,自主决定是否结婚。
遇到未达法定婚龄就结婚的情况怎么办?
对于未达法定婚龄就结婚的情况,首先应当告知当事人已违反了法律规定。对于不听劝阻的,可以由民政部门依法予以制止,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定婚龄之外的同居现象如何看待?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在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共同生活。我国法律对此并无明确禁止,但要求同居双方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各自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倡导健康的恋爱交友方式。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未到法定婚龄的人婚姻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