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程序及相关法律要点如下:
- 起诉离婚的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走:
1. 起诉,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带上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等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2. 调解,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进行调解;
3. 开庭,人民法院依法组织开庭审理;
4. 判决,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 中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时,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一、离婚诉讼的基本程序
提交诉状
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离婚诉讼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立案审查
人民法院收到诉状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调解
人民法院在审理前,可以进行调解。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由审判员主持进行调解;不愿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二、离婚诉讼中涉及的法律要点
离婚的原因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着重查明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论有无和好可能,均应当准予离婚。如果夫妻感情没有破裂或者和好可能性不大的,不能准予离婚。
财产分割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应当遵循平等、公正、合理的原则。双方协议一致的,从其协议;协议不一致的,依照法定程序处理。
子女抚养问题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应当根据子女的最佳利益原则,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能力、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作出判断。一般情况下,子女由母亲抚养更为适宜;但如果母亲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父亲抚养: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法继续抚养子女的;经济条件明显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其他情形不宜由母亲抚养的。
赡养费问题
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由父母双方负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各自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负担;无固定收入的,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父母一方有其他负担能力的,可以适当减轻另一方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