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地出让是指在出让土地时,除了土地所有权外,不设置其他产权。同时,拟出让的土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土地权利清晰;(2)安置补偿落实到位;(3)没有法律经济纠纷;(4)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5)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
此外,2021年7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净地”出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宗地交付标准,拟出让的土地必须是未设置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其他产权,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法律经济纠纷,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具备施工设备与人员进场的道路、施工所需的 。
净地出让是指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土地出让方将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全部或部分拆除,使土地达到基本耕作状态的行为。净地出让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有所规定,下面我们将对净地出让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进行详细解析。
一、法律规定
土地管理法: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净地出让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一种方式,也应当符合这一原则。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净地出让的条件、程序和补偿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土地出让方应当将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全部或部分拆除,使土地达到基本耕作状态;土地使用权受让方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对净地出让的程序、监管和违规处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为净地出让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实际操作
土地出让方与受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在净地出让过程中,土地出让方与受让方应当签订书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土地出让方组织实施净地出让:土地出让方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土地进行勘察、评估和设计等工作,制定净地出让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
受让方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受让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
受让方拆除附属设施:受让方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应当按照约定拆除附属设施,使土地达到基本耕作状态。
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对净地出让过程进行监管,确保净地出让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平性。如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净地出让作为一种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土地出让方与受让方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净地出让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公平性。同时,国土资源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净地出让过程的监管,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