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是指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可以将其支付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税额,按照一定比例加计抵减应纳税额的政策。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将购进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中所包含的进项税额,按照一定比例加计抵减应纳税额。
一、引言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是针对纳税人在一定范围内抵扣其购进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政策。本文将对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进行解读,并对实务操作进行探讨。
二、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解读
什么是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纳税人可以将这部分增值税额用于抵扣其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时应缴纳的增值税。
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允许纳税人将购进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增值税额进行加计抵减,使得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减少一部分增值税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相关法规,纳税人可以按照下列办法抵扣其购进货物和接受劳务的进项税额:
(1)按照当期实际购买金额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按照购进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扣除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3)按照购进服务项目的扣除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可以同时选择适用加计抵减方法和简易征收方法,但最终只能选择一种方法计算应纳税额。
三、进项税额加计抵减实务操作要点
合理划分销售额和进项税额: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准确划分销售额和进项税额。通常情况下,销售额包括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收入;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和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额。
正确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在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时,需要根据相关法规确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可抵扣进项税额等于当期实际购买金额乘以规定的扣除比例。
及时报送相关信息:企业在享受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时,需要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信息。企业应当在每期纳税申报表中填报相关的进项税额数据,并按照规定报送相关的纸质材料。
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企业在享受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如实填报相关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或者伪造、变造有关资料。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