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人赃俱获:法律对犯罪行为的制裁与威慑(人赃俱获的意思)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5-09-07 20: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人赃俱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嫌犯与不正当取得的财物同时被捕获。这个成语出自明代凌濛初的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牛公取笔,请张生一试,张生便将笔拿到手,不料被差役所捕,原来牛公早已买通了差役。

在现代社会,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其中,“人赃俱获”这一法律原则对于打击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人赃俱获的定义、法律依据、实际运用以及对犯罪的威慑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人赃俱获”的定义。所谓人赃俱获,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将犯罪嫌疑人与其所犯罪物一同查获,以确保犯罪嫌疑人在法庭上无法抵赖罪行。这一原则体现了司法公正和对犯罪行为的严惩。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人赃俱获原则得到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事实的,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同时,可以搜查、扣押有关物品。”这一规定为侦查人员在查处犯罪过程中搜查、扣押犯罪嫌疑人及其所犯罪物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际运用中,人赃俱获原则对于打击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人赃俱获,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能够充分证据确凿地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同时,人赃俱获原则也起到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威慑作用,使其在犯罪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警惕,从而降低犯罪率。

“人赃俱获”原则是中国法律体系中对于打击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既体现了司法公正,又对犯罪行为起到了有效的制裁和威慑作用。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应当继续强化法治建设,确保“人赃俱获”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