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劳动仲裁: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劳动仲裁: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包括)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9-01 00:55: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法律救济:

1. 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2. 向法院起诉或申请支付令。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可申请支付令。

在劳动关系中,双方可能因工资支付、劳动合同履行等问题产生纠纷。为了解决这些纠纷,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寻求法律救济。本文将为您介绍劳动仲裁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

一、什么是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的活动。劳动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旨在快速、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减轻法院的审判压力,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二、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工资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

经济补偿与赔偿金;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的权益保障;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劳动规章制度的订立、修改或废止;

与职业培训、竞业限制等相关的权益保障;

其他适用法律明确规定的劳动争议。

三、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发生劳动争议后,一方或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名称)、住所;

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请求仲裁的具体事项和要求;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四、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限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组成仲裁庭,并通知双方当事人。仲裁庭应当组成三人,其中一名由申请人指定或者抽签确定,另外两名由仲裁委员会指定。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有权提供证据和质证。

仲裁庭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裁决书应当载明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上诉的权利和期限。逾期未作出裁决的,当事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劳动仲裁的效力和执行

经过劳动仲裁后,如果一方不服裁决,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