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得房率计算公式: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00%。
在房地产开发中,得房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开发商实际销售的住房数量与预售住房数量之间的比例。本文将详细介绍得房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法律层面上的意义。
一、得房率计算方法
得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商实际销售的住房数量与该时期内预售住房数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得房率 = 实际销售住房数量 / 预售住房数量 × 100%
其中,实际销售住房数量是指已经签订购房合同并交付使用的住房数量;预售住房数量是指开发商在一定时期内预售的住房数量。
二、得房率的法律意义
保证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得房率是衡量商品房销售合格率的重要标准,对于购房者来说,得房率越高,意味着购买的商品房质量和售后服务越有保障。得房率还可以帮助购房者了解开发商的销售行为,避免因虚假宣传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在中国,开发商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确保得房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政府部门会对开发商进行监管,对违反规定的开发商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得房率作为衡量商品房销售合格率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政府部门掌握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状况,及时调整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较高的得房率也有利于提高购房者的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得房率作为一种客观的衡量指标,在法律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得房率的监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购房者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