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法律调整与影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法律调整与影响有哪些)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30 13:33: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即实际计税收入,实际计税收入乘以对应的税率为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建军表示,实际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叫法并不严谨,正确叫法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或者“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但是,具体免征额提高多少,如何设置免征额,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 “生存权保障原则是税制设计的重要原则,个人所得税中设定免征额就是这一原则的表现。”

2018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提请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通常说的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月(6万元/年)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所得税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其中,个税起征点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的调整内容。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个税起征点的定义与历史沿革

个税起征点是指国家规定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最低税收临界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税起征点自2006年起实行,当时的起征点为1600元人民币。此后,个税起征点经过多次调整,最高达到5000元人民币,最低降至3500元人民币。

二、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法律依据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相关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国家税务总局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综合因素,制定新的个税起征点政策。

三、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减轻: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意味着纳税人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减少,从而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通过对高收入群体征收更高的个税,降低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随着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影响企业的投资和招聘决策: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可能会对企业的投资和招聘决策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当个税起征点提高时,企业需要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总额减少,可能导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招聘成本或者减少投资。

四、结论

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的重要举措,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拉动内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个税起征点仍有望继续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