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高利贷:法律规定与合规操作(高利贷法律法规)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28 19:00: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

关于高利贷,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

在现代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资金需求进行非法牟利的行为,即高利贷。高利贷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和打击。本文将对高利贷的法律规定和合规操作进行简要介绍。

一、高利贷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高利贷行为有明确的规定。

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

根据《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自2018年8月20日起,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应当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这一规定对于遏制高利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责任

从事高利贷行为的个人和单位,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诈骗、敲诈勒索等罪名的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还款,或者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合规操作

在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杜绝高利贷行为。以下是金融机构应遵循的合规操作原则:

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应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确保借款人具备还款能力,避免因借款人还款能力不足导致的高利贷风险。

合理确定利率水平

金融机构在制定贷款利率时,应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合理确定利率水平,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利率限制。

加强贷后管理

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后,应加强贷后管理,定期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防止高利贷行为的发生。

高利贷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和打击。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杜绝高利贷行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合法、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