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身体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对于60岁以上的人是否存在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需结合受害人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及平时是否从事农业生产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一、误工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误工费是指因受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原工作或其他工作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误工费按照受害人前一年平均工资计算;
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可以参照当地同行业、同工种、同等劳动力的平均工资计算;
如果受害人请假在家休息,无其他收入来源,可以酌情减少误工费;
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其残疾赔偿金中已经包含了误工费的部分,不再另行计算。
二、误工费赔偿标准的适用范围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误工费赔偿标准:包括受害人在治疗期间的误工费,以及治疗结束后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原工作或新工作的误工费;
财产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误工费赔偿标准:主要是对于因财产损失而导致的暂时性收入减少,如出租房屋、车辆等造成的租金收入减少。
三、误工费赔偿标准的司法实践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误工费赔偿标准通常与受害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年轻人和男性的误工费相对较高,而老年人和女性的误工费相对较低。不同行业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到误工费的计算。例如,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通常比普通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更高,因此其误工费也相应较高。
四、误工费赔偿标准的争议及解决方法
由于误工费赔偿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争议。为了解决这些争议,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达成一致意见;
诉诸仲裁机构:如果双方无法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可以选择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诉诸法院: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