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3、举动犯。也称为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而构成既遂的犯罪。
既遂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分则对所触犯法条规定的法定刑直接处罚。
在刑法中,犯罪行为的既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达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既遂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决定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既遂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定刑的适用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有相应的法定刑。当犯罪行为既遂时,应当按照法定刑来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例如,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盗窃罪的法定刑为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罚金等。
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在适用法定刑时,法律还规定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主动认罪、悔罪、积极赔偿损失等情形,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其处罚。这一原则有助于激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立功表现的奖励
在刑事诉讼中,如果犯罪分子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能够提供有效线索,协助查清其他同案犯,或者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还可以依法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参与打击犯罪的积极性,提高司法效率。
缓刑、假释等制度的应用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刑法的规定,对其宣告缓刑或者假释。这些制度旨在给犯罪分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促进其重新回归社会。但是,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条件的罪行等特殊情形,法律也有明确的规定。
既遂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刑法规定的多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应当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既遂犯罪行为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应当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