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
以下是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览:
|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 --- | --- | --- |
| 1 | 不超过36000元 | 3% | 0 |
| 2 |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 | 10% | 2520 |
| 3 |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 | 20% | 16920 |
| 4 |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 | 25% | 31920 |
| 5 |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 | 30% | 52920 |
| 6 |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 | 35% | 85920 |
| 7 | 超过96000元至13600万元 | 45% | 181920 |
| 8 | 超过136万元至255万元 | 55% | 371920 |
| 9 | 超过255万元至355万元(含)的部分(含利息、股息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按照本表第7级确定。
个税是个人所得税的简称,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免征额
免征额是指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所得中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2022年的综合所得起征点为60000元。因此,首先要减去免征额,剩下的部分才是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免征额 - 各项专项扣除 - 各项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其中,收入总额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各项专项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各项专项附加扣除包括捐赠等公益性捐赠支出,以及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费等支出。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法定休假日福利、执行公务、劳务报酬等。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适用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具体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以2022年为例,综合所得税率分为7个级别,分别为3%、10%、20%、25%、30%、35%、45%,速算扣除数分别为0.03万元、0.1万元、0.2万元、0.25万元、0.3万元、0.35万元、0.45万元。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就可以计算出个人的个税应纳税额。需要注意的是,个税申报时间通常在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报缴个税。如有疑问,可以咨询税务机关或者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