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需求逐渐增加。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权益。
一、固定资产的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子设备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长期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的固定资产属于公司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二、固定资产权益保护的法律措施
依法登记: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固定资产进行合法登记,作为企业财产的法定证明。这有助于企业在面临资产纠纷时,能够依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和使用权限,防止资产的滥用和损失。同时,企业还应当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评估,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价值。
加强合同管理:企业在与供应商、客户等相关方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固定资产的权属和使用条件,以防止合同纠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还应当加强合同的跟踪和管理,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
诉讼途径:当企业面临固定资产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法律意义,依法进行资产管理和权益保护。只有在法律框架下,企业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