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号,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的定义、原则、程序、监督等内容,适用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产权转让、增资、资产转让等行为 。
国有资产转让是指国家持有的国有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有偿转让行为。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国有资产转让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实务操作,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是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法律,对于国有资产转让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法,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虽然《证券法》主要涉及证券市场的发行、交易等行为,但对于国有资产转让中的股权交易也有相关规定。根据《证券法》,国有资产转让应当符合证券法规定的条件,如信息披露、合规审查等。
《中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是针对中央企业的国有资产转让行为制定的具体规定,对于转让程序、价格确定、监管机构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说明。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通知》等文件也对国有资产转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二、实务操作
国有资产转让的主体:国有资产转让的主体应当是国家授权的资产经营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受让企业应当具备良好的信誉和经营状况。
国有资产转让的程序:国有资产转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意向书签订、评估备案、审计报告出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等环节。
国有资产转让的价格:国有资产转让的价格应当依据市场价值、资产评估结果等因素综合确定。在确定价格时,还需注意保护国家利益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管机构:国有资产转让的监管机构主要是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地方国资委。监管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转让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
国有资产转让是一项复杂的法律事务,涉及众多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务操作。在进行国有资产转让时,各方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