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付和冻结都是银行或司法机关为了保护资金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止付是银行为加强管理,保证安全,防止伪卡及遗失卡被冒用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措施。而冻结是因为有未结诉讼、欠税、虚假宣传等问题而保全的措施。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公安机关会根据案件紧急程度办理紧急止付指令,止付时间为48小时,一家公安机关最多只能止付2次,如果在该时间内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查实与涉案账户往来密切,就有可能在此期限内直接冻结6个月或1年时间。
在司法程序中,为了保障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涉案财产进行保全。其中,止付和冻结是常见的两种保全方式。虽然它们在字面上只有微小的差别,但在实践中,它们的作用和适用场景却大相径庭。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两种保全方式的区别进行解析。
一、止付与冻结的概念
止付,顾名思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对被申请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的禁止处分行为。这意味着,被申请人在法院发出止付令后,不能随意转移、处置其账户中的资金。
冻结,则是指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者依法裁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实施长期性的禁止处分行为。一旦冻结令生效,被申请人必须等待特定程序结束才能对冻结的财产进行处分。
二、区别分析
时间限制 :止付令通常只持续一段时间(例如30天),在此期间内,被申请人仍然可以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而冻结令则是长期性的,除非申请人或法院撤回命令,否则一直有效。
法律依据 :止付主要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诉讼保全的规定,而冻结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涉及到刑事法、商法等其他法律的规定。
财产范围 :一般来说,止付只能针对特定的个人财产,如银行账户、房产等;而冻结则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财产领域,包括不动产、动产、股权、债权等。
三、应用场景
止付主要应用于临时性的财产保全需求,例如在诉讼开始前防止对方转移资产、或者在诉讼过程中保障己方权益等。而冻结则常用于重大案件中,以确保被冻结的财产不被挪用或者用于非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