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合同法已经被民法典所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相关内容被民法典合同编代替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了规范合同的履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于2016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司法解释二。本文将对该司法解释二中关于合同履行的部分进行解读,以便广大合同当事人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合同履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诚实信用地对待对方当事人。
协作履行原则: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互相协助,共同促进合同目的的实现。
保护弱者原则:当一方当事人因欠缺经验、能力等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合同目的难以实现。
金钱债务实际履行原则:当事人对金钱债务的履行,除非另有约定,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实物交付的,应当符合约定或者交易习惯。
民事责任优先原则: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责任优先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二、合同履行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明确了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解决办法:
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当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通知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发出。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后,合同即行解除。
合同履行费用过高:当一方当事人要求增加履行费用时,应当承担对增加费用的举证责任。如对方当事人不能证明增加费用的合理性,增加的费用不得由其承担。
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及时协商解决办法。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请求解除合同或者部分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迟延履行: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履行;逾期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通知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发出。
三、其他相关问题
合同变更与履行:当事人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单方面变更合同的,该变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因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原因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除外。
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可以向第三人主张抵消的权利。但是,第三人与债务人对抵消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外。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为我国合同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广大合同当事人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该解释的精神实质,依法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