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复议:法律程序中的救济途径(复议:法律程序中的救济途径是什么)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17 00:00:01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复议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要求上级行政机关重新审查的一种救济途径。 复议程序中的救济途径包括:申请复议、听证、书面审查和口头审查等。

在法律程序中,当当事人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不满意时,可以选择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这就是上诉权。然而,有时候上诉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复议作为一种救济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复议的概念、作用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复议的概念及作用

概念:复议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提出重新审查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上级法院或有关部门可以对下级法院或相关部门作出的判决、裁定进行复审。

作用:复议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纠正司法错误;

(2)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3)促进司法公正;

(4)维护社会稳定。

二、复议的法律规定

中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了复议的适用范围、程序和条件等。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检察院等机关依职权提起复议。

其他国家法律规定:除了中国外,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中也都设有复议制度。例如,在美国,当事人可以向联邦或州法院提起复议;在英国,当事人可以向高等法院提起复议;在加拿大,当事人可以向最高法院提起复议等。

三、复议的程序和条件

程序:复议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申请人提交复议申请书;(2)上级法院或有关部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查;(3)上级法院或有关部门作出决定;(4)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再次提出上诉。

条件: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案件才可以申请复议:(1)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申请人是原案件的当事人;(3)申请人认为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存在严重错误或疏忽;(4)申请复议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