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机密泄露罪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披露、擅自使用等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门槛是“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将被认定为犯罪。
一、商业机密的概念与界定
商业机密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经济价值,且为不特定公众所知悉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技术信息等秘密信息。商业机密的保护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企业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的保密义务
员工保密义务:企业应当对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员工在离职后仍需履行保密义务的具体内容。员工应当对商业机密承担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泄露、复制或传播。
客户保密义务:企业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应当要求客户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机密的保密义务。同时,企业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客户履行保密义务。
管理层保密义务:企业管理层应当对商业机密负有最终的保密责任,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并履行保密义务。企业管理层还应当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对企业内部的商业机密进行有效保护。
三、竞业禁止与赔偿责任
竞业禁止:为了防止商业机密泄露,企业可以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规定员工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从事与原企业业务相似的工作。竞业禁止协议应当明确禁止的范围、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赔偿责任:如果商业机密泄露给第三方,企业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因商业机密泄露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竞争对手获取商业机密后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增加等。企业还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合同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四、法律救济途径
当企业发现商业机密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相关部门调查、向侵权方发出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行为等。在必要时,企业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保密意识等方式降低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