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掠取"的拼音是 lüè qǔ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我国于201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其中,掠取行为作为一种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一、掠取行为的定义
掠取行为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程序等信息资源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木马病毒、勒索软件、数据窃取等。
二、掠取行为的法律后果
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对于侵犯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未经授权,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进入其数据存储空间的;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应用程序等信息资源,或者篡改、增加、删除、销毁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
使用计算机网络实施前三款行为的;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前三款行为的。
对于犯有上述行为的,依据《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处以拘留、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如何防范掠取行为
提高安全意识:企业和个人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加强系统防护:企业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安装并更新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个人则应使用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软件,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制定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个人则应学会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掠取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权益,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我们应当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