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租客拖欠房租又不搬走,您可以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申请财产保全。承租人在占有、使用房屋时,最基本的义务就是按合同交纳租金。这同时也是出租人通过出租行为获取收益,行使收益权的表现。我国《民法典》第七百二十二条规定: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请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如果承租方拒绝履行搬离之责,将被视为侵权行为。出租方应当依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权,如寻求警方协助处理。此外,出租方亦可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租赁合同,同时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及限期搬离等法律责任。
在当今社会,租房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签订一份明确的租赁合同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租赁合同的法律要点与注意事项,帮助您了解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合同主体
在租赁合同中,应明确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还应注明租赁房屋的具体地址、面积、用途等基本信息。
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是租赁合同的核心内容之一。双方应约定租赁开始和结束的具体时间,以及是否允许续租等事项。在约定租赁期限时,要注意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最长租赁期限。
租金及支付方式
在租赁合同中,应明确租金的数额、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等内容。一般来说,租金应在每月固定日期支付,支付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支付半年或一年的租金,也可以是按月支付。同时,还应约定逾期支付的罚息和违约金等相关条款。
房屋维修及责任归属
在租赁过程中,房屋的维修责任应由谁承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租赁合同中会约定由出租人承担房屋的基本维修责任,而承租人则需承担因使用不当导致的维修费用。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判断。
保险及赔偿事项
为了保障双方的权益,租赁合同中通常会约定房屋保险的责任归属和赔偿范围等内容。双方应确保各自的财产险和人身险都已投保,并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赔偿。
合同解除及终止条件
在租赁合同中,应约定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如双方提前解除合同的情况、一方违约时另一方的权利等。这些条款有助于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在签订租赁合同时,租客和出租人都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双方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