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行政拘留,二次酒驾不会留下案底;如果是刑事拘留,在经法院判决有罪后,留下案底,法院判决无罪的,不会留下案底。
在中国,酒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酒驾者来说,不仅会面临罚款、扣分、暂扣或者吊销驾驶证等处罚,还会留下严重的法律记录。那么,酒驾到底会不会留案底呢?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案底。案底,又称犯罪记录,是指一个人在公安机关的系统中留下的犯罪记录。一般来说,案底只包括刑事犯罪记录,而不包括行政违法记录。因此,酒驾并不一定会留下案底,关键要看酒驾是否构成了刑事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酒驾者因为酒驾被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他们在公安机关的系统中就会留下犯罪记录,即案底。但是,如果酒驾行为没有构成刑事犯罪,那么他们就不会留下案底。
那么,如何判断酒驾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呢?主要看酒驾者的血液酒精含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酒驾者的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酒驾是否会留案底取决于酒驾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构成刑事犯罪,那么酒驾者就会在公安机关的系统中留下犯罪记录;如果没有构成刑事犯罪,那么酒驾者就不会留下案底。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