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民法典》第1091条之规定,对于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由此可见,只要无过错方能够收集足以证明另一方存在出轨的证据,依据《民法典》上述条文,无过错方不但可以要求承担不少或少分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责任,而且可以要求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金 。
在中国,出轨行为是否违法?这是一个涉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国的婚姻法对于夫妻双方的忠诚度有一定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教育,共同维护婚姻家庭的幸福。”这里的“忠实”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
然而,出轨行为并未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于出轨行为的处理主要是针对损害夫妻感情的行为进行调解,而非直接将其列为违法行为。虽然出轨行为在道德层面上受到广泛谴责,但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惩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轨行为导致了离婚,那么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出轨方可能会面临一定的不利地位。出轨方在争取子女抚养权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些情况并非直接的法律后果,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看,出轨行为并未被明确规定为违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出轨行为可以在道义上被接受。在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应当遵循婚姻法的规定,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幸福。同时,社会舆论和道德观念也对出轨行为持有负面看法,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出轨者在心理、生活和社会地位上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