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过法定扣除后所形成的留存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本文将探讨盈余公积计提的法律规定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盈余公积计提的法律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分配前计提盈余公积。计提的比例由企业自行决定,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具体计提比例如下:
(1)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为正数的,应当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2)企业前一年度净利润为负数的,应当按照净利润的-5%计提盈余公积;
(3)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尚未弥补的,应当按照亏损额的-5%计提盈余公积;
(4)企业出现其他需要计提盈余公积的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计提比例。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除了《企业会计准则》外,中国证监会还颁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法规,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企业的盈余公积计提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盈余公积计提对企业的影响
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通过合理计提盈余公积,企业可以形成一定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困难,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盈余公积可以用作企业的自有资本,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战略性投资,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保障股东权益
盈余公积是公司的“保险箱”,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公司出现重大问题时,如收购、合并等,盈余公积可以用于向受损股东支付赔偿金,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