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存,但全都归职工个人所有,所以到提取时都可以取出来。 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搭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的;(2)、离休、退休的;(3)、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4)、出境定居的;(5)、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
公积金是一种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设立的长期储蓄制度,旨在帮助职工积累住房资金。在中国,公积金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定的住房保障。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公积金可以取吗?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公积金提取进行解析。
一、公积金提取的法律规定
公积金提取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职工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提取公积金: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2)离休、退休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3)偿还购房贷款本息;
(4)租赁住房;
(5)因依法被裁减人员;
(6)其他情形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规定执行。
公积金提取流程
职工向所在单位提出提取申请,单位审核后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审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收到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批准的,告知申请人办理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二、公积金提取的注意事项
提取需符合法定条件,不得滥用。申请人应当确保提取原因符合法律规定,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单位和个人应履行相应义务。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为职工办理公积金相关手续;个人应当配合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逾期未办理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公积金是可以取的,但需要符合法定条件。职工在申请提取公积金时,应当注意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合法合规地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单位和个人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共同维护公积金制度的公平、公正和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