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23条规定,中国法定结婚年龄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始见于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也是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法律映射。
在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在达到一定年龄时可以依法领取结婚证。那么,究竟多大可以领结婚证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法律解读。
一、法定结婚年龄的确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就是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未达到法定婚龄的男女轻率结婚,同时也是对成年人行使结婚权利的限制。
二、未成年人结婚的法律规定
自愿原则
虽然法定结婚年龄对男女双方作出了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未达法定婚龄的男女不能结婚。只要双方自愿,且符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可以依法登记结婚。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包办、买卖婚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依照法定程序以外的方式替他人介绍婚姻,或者以引诱、欺骗等手段使未成年人结婚。
无效婚姻的处理
如果未达法定婚龄的男女办理了结婚登记,他们的婚姻在法律上是无效的。此时,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婚姻无效;对于涉及财产分割、抚养子女等问题的,可以依法另行解决。
三、成年男女结婚的法律规定
对于已达到法定婚龄的男女,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结婚。在领取结婚证时,需提交身份证明、未婚证明等相关材料。还需符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禁止近亲结婚等。
四、婚姻登记机关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婚姻登记工作。婚姻登记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审核申请人的身份和婚姻状况,确保婚姻登记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婚姻登记机关还应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婚姻登记制度的权威性。
法定结婚年龄是我国法律对成年人行使结婚权利的一种限制,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达法定婚龄的男女不得办理结婚登记,已达法定婚龄的男女则可以依法领取结婚证。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婚姻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