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首页
 
热搜

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与保障(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与保障有关吗)

播报文章

life

发布时间: 2024-08-10 00:11:02life官方账号
关注
当前位置: 法律 » 案例 » 正文

一、法定节假日的概念及意义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为保障公民的休息权益而设立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节日。在中国,法定节假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的存在,旨在保障公民在工作之余能够享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全民放假的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法定节假日的具体安排和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的规定》,我国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法定节假日安排在休息日或者调整工作时间安排休息日,确保员工的休息权益得到保障。

三、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

劳动者有权依法享有带薪年休假、法定节假日和其他休假制度。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用人单位违反法定节假日管理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如果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期间遭遇加班、补班等不合理安排,有权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定节假日作为保障公民休息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和权益保障,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的,法定节假日的法律规定与保障有关。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假,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