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将详细介绍营业执照审查的法律程序和要点,帮助读者了解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
一、营业执照审查的法律程序
申请登记: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营业执照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等。
受理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企业提交的申请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则予以受理;否则,要求企业补正材料或者不予受理。
审核登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受理的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主要核实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内容是否符合法定规定。如无问题,进入下一步审查;如有问题,通知企业补正材料或者不予登记。
公示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的登记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后,将审查结果公示。公示期限一般为5个工作日。如无异议或者异议已处理完毕,企业可领取营业执照。
颁发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公示期满后,对无异议的企业颁发营业执照。颁发前需对企业章程、股东名册等文件进行备案。
二、营业执照审查的要点
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应符合《企业名称注册管理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与其他已登记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
企业住所:企业住所应真实、合法,符合国家规定的房屋产权证明要求。如企业住所为租赁房屋,还需提供租赁合同等相关材料。
经营范围:企业经营范围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超出核准范围经营。如需变更经营范围,需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注册资本:企业的注册资本应符合法定最低限额要求,且实缴资本应与注册资本一致。如需增加注册资本,需按照规定办理增资手续。
股东出资比例、出资方式:企业的股东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需调整股东出资比例、出资方式,需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其他证件: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办理相关证件,如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