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润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所得总额中扣除各项费用后所余的利润,按一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税收。在中国,利润税的概念是94年分税制改革前使用的,当时的含义就是你理解的利润加所得税;当时由于主要是集体经济,因此以“利税”的指标考核执政者的政绩。
一、引言
利润税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是对企业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法定的税率和纳税期限缴纳利润税。本文将对利润税的法律规定进行阐述,并对实际操作中的纳税义务、税务处理以及税务争议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利润税的法律规定
纳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法定的税率和纳税期限缴纳利润税。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依据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享受减免税款。同时,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报表和资料。
税务处理
企业在缴纳利润税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申报程序和期限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在接到企业的申报后,应当对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有权依法追缴企业的应纳税款,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相应的罚款。
税务争议解决
如果企业与税务机关在纳税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企业还可以依据合同约定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仲裁或者其他解决方式。
三、结论
利润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税收种类,对于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税收法规,合法合规地缴纳利润税。同时,税务机关也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秩序的稳定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