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劳动者开始关注自己的加班工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春节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工资报酬的300%支付加班工资。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加班工资的合法权益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为劳动者本人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具体而言,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得的报酬。
加班工资的支付比例
在春节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工资报酬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其中,工资报酬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平均每月的工资收入。
二、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提前通知劳动者
根据《劳动法》和《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在节假日前3天向劳动者公告。未及时公告的,视为无故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记录加班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记录劳动者的加班时间,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加班工资的结算。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加班证明。
保障休息时间
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加班时,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时间。根据相关规定,春节期间每天累计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次加班不得超过2小时。
保留相关证据
劳动者在发现加班工资问题时,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如工作安排、考勤记录、加班证明等。如有争议,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
在春节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加班工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此,祝愿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1年春节假期安排为:2月11日至2月17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春节法定节假日(2月12日~2月14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工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春节法定节假日之外假期工作的(2月11日、2月15~2月17日),应当安排补休,补休时间不少于加班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