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则是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和结合合同履行义务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双方未约定合同履行地的,在合同履行地的确认中,给付货币和交付不动产的履行地比较容易确定,难以确定的主要是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履行地,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一、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买卖合同的履行地点为出卖方交货地;(二)租赁合同的履行地点为租赁物使用地;(三)借款合同的履行地点为贷款方所在地;(四)其他合同,履行地点可以在书面协议中约定,也可以在实际交货、接受货币、提供服务后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方法,包括当事人约定、实际交付、支付款项、提供劳务或者服务以及法院指定等方式。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中的履行地点问题,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解释公约》第74条的规定,如果卖方和买方在订立合同时无法确定交货地点,则应选择一个便于双方运输货物的地点。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一条第二款也规定了类似的原则。
二、合同履行地的实际操作
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当明确约定合同履行地点。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确定。例如,对于买卖合同,可以根据交货方式和目的地来确定履行地点;对于租赁合同,可以根据租赁物的使用情况和承租人的要求来确定履行地点;对于借款合同,可以根据贷款方所在地和借款人的要求来确定履行地点等。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些程序中,履行地点通常是关键因素之一。例如,在仲裁或诉讼程序中,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履行地点的相关证据和材料。
对于跨国交易中的合同履行地点问题,当事人需要遵守相关的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条约。例如,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规定,如果卖方和买方无法确定交货地点,则应选择一个便于双方运输货物的地点。双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海运、空运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货物运输。